「重大傷病險」保障範圍更廣、理賠條件寬鬆許多!
「重大疾病險」與「重大傷病險」雖然只差一個字,但理賠條件與保障範圍是差距很大的,因為名稱相近,容易誤以為是同一個險種,實際上「重大傷病險」保障範圍更廣,能提供罹病後較快速的保險理賠。
「重大傷病險」保障範圍更廣、理賠條件寬鬆許多!
「重大疾病險」與「重大傷病險」雖然只差一個字,但理賠條件與保障範圍是差距很大的,因為名稱相近,容易誤以為是同一個險種,實際上「重大傷病險」保障範圍更廣,能提供罹病後較快速的保險理賠。
生活型態改變,「年輕型白內障」提早報到
曾經看過一篇報導, Millward Brown 2014發布的AdReaction研究裡,顯示台灣人黏智慧型手機排行世界第一,每日平均使用197分鐘。三年過去了,科技更加進步,行動產品越來越符合現代人的需求,許多便利性的App已經變成生活日常中的一部分,使用手機的時間是不是又加長了呢?
話題性十足的《麻醉風暴2》,首播開出公視有史以來最高的連續劇收視紀錄!劇中點出醫院在健保總額制度下面臨的困境、健保黑洞轉嫁給醫生負責、醫師過勞人力短缺、醫院評鑑的腐敗等,寫實地突顯與探討醫療制度問題。
全民健保於1995年(民國84年)開始實施時,醫療院所屬於「論量計酬」, 醫院可以依據病患所進行的手術、使用的藥物、住院的天數,向健保局申請醫療給付,導致醫療開支大幅增加,健保嚴重赤字。
罹患疾病通常會有三大階段,保險本事將罹病面臨的階段區分為:前期確診、治療期間、後期照護期間,什麼樣的保險組合可將罹病三階段的風險整合規劃,透過保險達到醫療品質與生活品質間的平衡呢?
保險本事分享了為何要選擇將保障放在保險,將風險轉嫁保險,那麼,如果人生是一道道的遊戲關卡,在生命軌跡的時間軸上,每個階段的任務與責任不同,需要裝配的裝備武器、破關技巧、人生課題也有所不同,在面對人生風險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殘」與收支曲線,又可以如何因應呢?搭配下圖說明。
在教育普及、科技進步、資訊傳達快速的環境下,目前大多數民眾都有保險觀念,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,2016年國人壽險投保率已達240.35%,相當於每一人平均擁有2.4張壽險保單。